中成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质量控制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和含量测定的川芎茶调丸质量评价

    穴卓;李慧勇;曹欢;笔雪艳;

    目的 评价川芎茶调丸质量。方法 建立UPLC指纹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测定升麻素苷、阿魏酸、甘草苷、紫花前胡苷、洋川芎内酯Ⅰ、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迷迭香酸、甘草酸铵、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44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0.75~1.00。各批样品聚为2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1%,筛选出5个质量差异标志物。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90.22%~105.30%,RSD 0.66%~1.98%,含量范围分别为0.070~0.438、0.147~0.529、0.052~0.444、1.228~6.934、0.016~0.545、0.049~1.554、0.018~0.415、0.382~2.187、0.568~3.700、0.069~0.996 mg/g。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为川芎茶调丸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6期 v.47 1773-1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芩藿方Q-Marker预测

    雷耀华;刘杉;李欣祝;赵丹婷;马晓霞;庄馨瑛;

    目的 预测芩藿方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建立U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网络药理学构建物质-效应网络,筛选具有药理活性的特征性成分。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0.829~1.000。各批样品聚为2类。与芩藿方改善脂质代谢相关的核心成分有黄芩苷、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通过作用于SRC、ESR1、AKT1等靶点,调控活性氧、雌激素、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等信号通路来发挥降脂作用。结论 黄芩素、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苷可作为芩藿方降脂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2025年06期 v.47 1782-1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Q-Marker成分群的枳壳品质评价

    冯艳;张雪梅;周瑜;吴茜娃;张天乐;钟渊涵;秦倩;张寿文;钟国跃;曾金祥;

    目的 评价枳壳品质。方法 HPLC法测定质量标志物(Q-Marker)成分群(伞形花内酯、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橘皮内酯、枸橘苷、马尔敏、橙皮内酯、川陈皮素、橘皮素、橙皮油素)的含量,对其总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枳壳中Q-Marker成分群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西、四川、湖南、重庆,同一品种不同产地药材依次为江西产代代酸橙、湖南产代代酸橙、江西产香橙、其他三大产地产香橙,同一产地不同品种药材依次为江西产品种代代酸橙、臭橙、香橙,其差异与产地、品种密切相关。结论 各产地枳壳品质总体上良好,以江西产者更优。江西适宜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品种是枳壳道地性形成的重要因素,而替换品种是提升其他产地药材品质的重要途径。

    2025年06期 v.47 1789-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制剂工艺

  • 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评价

    房伟;王奎鹏;韩德恩;

    目的 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晶型,透射电镜观察形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透析袋法考察释药,测定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漆黄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漆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1.56∶1,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3.05∶1,TPGS质量浓度0.2 mg/mL。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近似圆形,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6.14±1.28)%、(8.96±0.26)%、(212.35±9.04)nm、-(31.13±1.16)mV。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制备过程未影响原料药与磷脂之间的氢键结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模拟胃液中3 h内累积释放度为46.12%,而在模拟肠液中18 h内约为50%,其冻干粉放置6个月后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7.07倍。结论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改善漆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2025年06期 v.47 1796-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元补气方提取工艺设计空间优化

    苏畅;耿阳丽;牛晓静;吴延娆;徐立然;段晓颖;

    目的 优化益元补气方提取工艺设计空间。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甘草苷、甘草酸、橙皮苷含量及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采用鱼骨图和失效效应模型确定关键工艺参数(CPPs),单因素试验确定考察范围,Box-Behnken设计结合AHP-熵权法优化提取工艺,建立CQAs和CPPs之间的数学模型,构建设计空间,蒙特卡洛模拟法和抽样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设计空间为加水量8~9倍,提取时间120~150 min,浸泡时间10~32 min,提取次数2次。空间内外抽样试验符合要求。结论 益元补气方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稳定可靠,可为该方进一步成型工艺、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2025年06期 v.47 1804-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白草总黄酮低共熔溶剂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冯海燕;孙耀冉;陈硕;徐璐璐;

    目的 优化三白草总黄酮低共熔溶剂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筛选低共熔溶剂种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超声温度、低共熔溶剂体积分数、液料比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设计优化超声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低共熔溶剂为氯化胆碱-乙二醇。最佳条件为超声温度69℃,低共熔溶剂体积分数89%,液料比40∶1,提取时间20 min,总黄酮提取量为13.85 mg/g。结论 该方法简便、环保、快速,可用于低共熔溶剂超声提取三白草总黄酮。

    2025年06期 v.47 1811-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告

  • 药事管理暨中药科学监管栏目征稿公告

    <正>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深入开展中药监管科学研究。根据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精神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管和政策法规的研究。《中成药》期刊即日起,增设药事管理栏目,以满足相关领域读者阅读学习和作者撰稿交流的需要,特发布征稿公告。(一)征稿稿件的内容:(1)与药事管理暨中药监管科学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如药监政策法规、卫生政策法规、医疗保险政策、医药产业政策等的研究与解读。

    2025年06期 v.47 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理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通过NLRP3/caspase-1途径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周策;易泽林;张明星;李亥辰;杨阳;陈敏;邬颖华;

    目的 研究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63只C57BL/6J小鼠随机选取13只为模型组,其余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6 g/kg)及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低、中、高剂量组(3.9、7.8、15.6 g/kg),每组10只。采用DSS建立UC小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记录小鼠的一般状态、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β、IL-8、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NLRP3、GSDMD、pro-IL-1β、pro-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TUNEL、GSDMD荧光双染色检测细胞焦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DAI评分,IL-1β、IL-8、TNF-α水平,NLRP3、GSDMD、active-caspase-1蛋白表达,GSDMD、TUNEL阳性率升高(P<0.05,P<0.01),组织损伤、炎症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各剂量组体质量升高(P<0.01),结肠长度增长(P<0.05,P<0.01),DAI评分,IL-1β、IL-8、TNF-α水平,NLRP3、GSDMD、active-caspase-1蛋白表达,GSDMD、TUNEL阳性率降低(P<0.05,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可改善DSS诱导UC小鼠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过程。

    2025年06期 v.47 1817-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CX3CL1/CX3CR1信号轴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丁艳琴;冯鹏;王明露;王宇彤;孙可馨;魏星;田永衍;汤兴萍;李萍;逯若兰;李玲;

    目的 探究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石菖蒲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造模完成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每周采用刻板行为与运动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给药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神经元形态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纹状体TGF-β、IL-10、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CX3CL1、CX3CR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检测纹状体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CD86、CD206及突触功能蛋白SYN、PSD-95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挥发油各剂量组大鼠抽动样行为改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评分均降低(P<0.01);神经元尼氏小体损伤减轻;血清及纹状体TGF-β、IL-10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纹状体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P<0.01),PSD95、SYN表达升高(P<0.05,P<0.01),CD86/Iba1荧光强度减弱(P<0.01),CD206/Iba1荧光强度增强(P<0.01)。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CX3CL1/CX3CR1信号轴,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改善脑内神经炎症,达到抗抽动的作用。

    2025年06期 v.47 1825-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对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李懿;何建斌;谢佳秀;罗全谋;李冬梅;何俊慧;韦冬梅;韦超;邱宏聪;韦桂宁;王波;

    目的 探讨双蚁祛湿通络胶囊(双蚁胶囊)对地塞米松(Dex)诱导骨质疏松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组(1.5 g/kg)和双蚁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6、1.2、2.4 g/kg),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kg)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给药8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小鼠股骨成骨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活性;RT-qPCR法检测小鼠股骨组织Col-I、OCN、OP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股骨组织OPG、RANKL蛋白表达。采用CCK-8实验评估双蚁胶囊对Dex刺激MC3T3-E1细胞活力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ARS)评估MC3T3-E1细胞的矿化情况;DCFH-DA探针检测MC3T3-E1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双蚁胶囊可改善小鼠股骨骨小梁断裂,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升高血清ALP、BGP活性(P<0.05,P<0.01);升高股骨组织Col-I mRNA及OPG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RANKL蛋白表达(P<0.05)。与Dex组比较,双蚁胶囊可升高MC3T3-E1细胞活力、ALP活性(P<0.05,P<0.01);增加矿化和钙结节形成;升高Col-I、OCN、OPN mRNA和OPG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RANKL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ROS水平。结论 双蚁胶囊通过调控Col-I、OCN、OPN mRNA和OPG、RANKL蛋白表达,抑制破骨细胞过度活化,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改善地塞米松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症。

    2025年06期 v.47 1834-1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王杰;刘健;朱晓婷;李云强;张馨月;李凡;吴佳丽;李威;黎明全;

    目的 探讨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解毒益智方低、中、高剂量组(1.78、3.56、7.12 g/kg),每组10只,另取WT小鼠10只为空白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8周后麻醉取材。Morris水迷宫实验及筑巢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Nissl、IHC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情况及Aβ表达;IF及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表达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游泳总距离、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筑巢实验得分均较低(P<0.05,P<0.01),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脑组织内锥体细胞排列杂乱、固缩深染、分界不清、细胞形状不规则、尼氏小体减少、Aβ沉积增多(P<0.01);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CD16/32及lba-1表达升高(P<0.01),M2型标志物CD206水平降低(P<0.05),TNF-α及IL-1β水平升高(P<0.01),IL-13及IL-4表达降低(P<0.01),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解毒益智方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以上指标(P<0.05,P<0.01)。结论 解毒益智方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促进M2型极化,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中Aβ沉积,改善A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2025年06期 v.47 1843-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没食子酸对三阴乳腺癌HCC1806细胞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江春娟;林思;秦慧真;黄捷;

    目的 观察没食子酸对三阴乳腺癌HCC1806细胞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三阴乳腺癌HCC180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没食子酸组(200 mg/kg)和阿霉素组(5 mg/kg),每组6只。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测量瘤重;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53、PCNA、Ki67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NA、Ki67、Bcl-2、Bax、Caspase-3、PI3K、Akt、JNK、p3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Bcl-2、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PI3K、p-PI3K、Akt、p-Akt、JNK、p-JNK、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没食子酸组和阿霉素组瘤重降低(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5,P<0.01);移植瘤组织细胞核出现固缩或不规则状,细胞坏死数量增多;移植瘤组织p53、Bax蛋白表达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p-JNK/JNK、p-p38/p38比值升高(P<0.01),PCNA、Ki67、Bcl-2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P<0.01),PCNA、Ki67、Bcl-2、PI3K、Akt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Caspase-3、Bax、JNK、p38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没食子酸对HCC1806细胞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蛋白表达,促进凋亡蛋白表达,以及调控PI3K/Akt和JNK/p38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6期 v.47 1853-1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

  • 加减复脉汤对阴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魏宇;郭屹霖;

    目的 探讨加减复脉汤对阴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减复脉汤,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血栓弹力图参数(R、K、MA、α角)、血管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血管内皮功能指标(VEGF、ET-1、NO、NT-proBNP)、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FIB、血管炎症因子、MA、α角、ET-1、NT-proBNP降低(P<0.05),PT、APTT、TT延长(P<0.05),R、K、VEGF、NO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复脉汤可安全有效地调节阴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025年06期 v.47 1861-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王天义;吴军;张宏;

    目的 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术后3、6个月,观察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血小板聚集率、FIB、炎性因子降低(P<0.05),APTT、PT、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内瘘管径、血流量减小进程,维持内瘘畅通,缓解血小板聚集和机体炎性反应。

    2025年06期 v.47 1866-1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贯煎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一贯煎入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功在滋阴疏肝,主治肝阴不足,血燥气郁证。历代医家对一贯煎给予了极高评价,张山雷在《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评价其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现代临床实践中,一贯煎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与风湿免疫疾病,在慢性胃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与干燥综合征相关诊疗指南中有均所涉及与推荐。为对一贯煎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指导意见,本学会基于循证证据,兼顾古籍文献与医家临证经验,组织专家对一贯煎颗粒的临床适用疾病、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专家共识。

    2025年06期 v.47 1871-1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枳桔二陈汤加减联合沙丁胺醇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光贵;邹娜娜;汤正珍;

    目的 探讨枳桔二陈汤加减联合沙丁胺醇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枳桔二陈汤加减,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肺功能指标(PEF、FVC、FEV1)、炎症因子(ECP、CysLTs、sICAM-1)、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D8~+、炎症因子降低(P<0.05),CD3~+、CD4~+、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桔二陈汤加减联合沙丁胺醇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功能与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25年06期 v.47 1876-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除湿脱敏方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许恩超;张浩;喻春兰;刘志强;徐嘉毓;林敏;

    目的 探讨除湿脱敏方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他克莫司软膏)、中药组(除湿脱敏方)和联合组(除湿脱敏方+他克莫司软膏),每组21例,疗程3个月。检测中医证候评分、症状综合评分(SCORAD评分、EASI评分、IGA评分、VAS评分)、皮肤屏障指标(TEWL、油脂)、Th1/Th2平衡相关指标(IFN-γ、IL-4、IFN-γ/IL-4)、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变化。结果 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症状综合评分、TEWL、IL-4降低(P<0.05),油脂、IFN-γ、IFN-γ/IL-4升高(P<0.05),以联合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湿脱敏方可安全有效地减轻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皮损等临床症状,减少复发,调节Th1/Th2失衡。

    2025年06期 v.47 1880-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成分分析

  • 云南含笑枝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沈一帆;郑婷月;王秋桦;李珍全;赵秋叶;宋流东;丁林芬;

    目的 研究云南含笑枝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W264.7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ihydrodehydrodiconifenyl alcohol (1)、8-hydroxypinoresinol (2)、落叶松树脂醇(3)、异落叶松脂素(4)、(7S,8R)-4-hydroxy-3,3′,5′-trimethoxy-8′,9′-dinor-8,4′-oxyneoligna-7,9-diol-7′-aldehyde (5)、the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yl)-3-methoxy-propanol (6)、楝叶吴萸素B (7)、(E)-p-coumaryl alcohol γ-O-methyl ether (8)、ω-hydroxypropioguaiacone (9)、芥子醛(10)、异莨菪亭(11)、6-羟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12)、2α,3α-dihydroxy-2-methylbutyrolactone (13)、6-羟基-3(1-羟基-1-甲基乙基)-6-甲基-2-环己烯-1-酮(14)、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 (15)、3, 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16)、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7)、3, 4-二羟基苯甲醛(18)、3, 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9)、香草酸(20)。化合物1对NO的抑制率为45.39%±0.32%。结论 化合物1~16、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抗炎活性。

    2025年06期 v.47 1885-1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叶匙羹藤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

    刘美余;詹鑫;廖广凤;张进燕;杨新洲;卢汝梅;

    目的 研究大叶匙羹藤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方法 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采用促L6细胞摄取葡萄糖试验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desoxyneocynapanogenin A(1)、白前苷元(2)、白薇苷A(3)、atratcynoside F(4)、(+)-lyoniresinol(5)、(+)-lyoniresinol 3-O-α-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fernandoside(7)、3, 4-二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8)、khaephuoside A(9)、khaephuoside B(10)、3, 4, 5-三甲氧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甘草素(12)、7, 3′-二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松脂素(14)、丁香脂素(15)、(+)-1-羟基松脂酚-1-β-D-吡喃葡萄糖苷(16)、β-香树脂醇(17)。化合物2~5、7、9、10、12、17可促进L6细胞摄取葡萄糖。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9、11~13、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0、12、17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

    2025年06期 v.47 1892-1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莲蒿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物种鉴定意义

    李晋任;索郎纳甲;赵志礼;米玛卓嘎;尕让甲;倪梁红;

    目的 测定毛莲蒿Artemisia vestita Wall. ex Bess.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方法 基于民族植物学考察,采集样品并进行原植物鉴定;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相关软件组装序列、注释及结构分析;与蒿属6个近缘物种进行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桔梗科植物毛细钟花Leptocodon hirsutus D. Y. Hong为外类群,基于毛莲蒿与菊科其他32个分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ML系统发育树。结果 毛莲蒿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1 204 bp,总GC含量为36.88%;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长度分别为82 949、18 331 bp,反向重复区长度为24 962 bp;共编码134个基因,包括8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基因组中共检测到6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和44个长重复序列LSRs。与蒿属近缘物种比较,筛选到3个基因高突变区(clpP、rpl36、ycf1)和6个基因间区高突变区(trnK-UUU-matK、rps18-rpl20、rpl36-infA、rpl14-rpl16、rpl16-rpl3、trnL-UAG-ccsA),可作为蒿属物种鉴定的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蒿属形成一个高度支持的单系群,毛莲蒿与白莲蒿A.gmelinii Web. ex Stechm.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本研究可为蒿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藏药基原植物鉴定及物种DNA条形码构建等提供基础资料。

    2025年06期 v.47 1901-1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六神丸研究进展

    宋玉迪;赵瑾;马钦海;李际强;杨子峰;

    六神丸出自于《雷允上诵芬堂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的功效。作为“解毒”要药,越来越多六神丸临床应用被挖掘,可用于治疗疼痛、口咽部、皮肤、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现代研究表明,六神丸主要含有蟾酥二烯内酯类、胆酸类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菌、调节免疫、调节代谢、抗肿瘤、调节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类群等作用,机制涉及调控TLR4/NF-κB、MAPK、NLRP3炎症小体等信号通路,但尚未见全面总结六神丸研究现状的报道。本文通过查阅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六神丸”“六神胶囊”“六神凝胶”及其英文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六神制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质量控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拓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025年06期 v.47 1910-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景骆羊;李浩林;杨娟娟;程伟刚;胡乐乐;苏小军;王海东;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导致关节受累,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关节外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甚者累及心、肺等器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反应已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一环,NLRP3炎症小体作为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体现在其基因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的影响,基因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联,以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中的作用。近年来已有大量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进展。基于此,本文总结了NLRP3炎症小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以及中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多思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6期 v.47 1916-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介导肾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及数据挖掘分析

    庄晓岩;吕静;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可以早期预防和调控但却无法完全治愈的慢性、进行性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样复杂,大部分病患后期会进展为肾脏衰竭,治疗棘手。肾纤维化是所有类型慢性肾脏病最终病理变化。因此,慢性肾脏病的医疗保健问题急迫突出。中药成分复杂多样,可通过多通路、多系统、多靶向减缓肾纤维化进展,针对肾纤维化中涉及的不同病理机制做出有效干预。中医学将肾纤维化归属到“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湿热、浊毒、瘀血内生则显标实。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TGF-β/Smads、Wnt/β-catenin、PI3K/Akt、TLR-4/NF-κB、p38/MAPK、Notch信号通路缓解肾脏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提升肾脏功能,但具体机制不详。因此,本文将从细胞分子角度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详细说明中药介导相关信号通路防治慢性肾脏病至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并对于关键中药方及其成分、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网络及关联分析可视化,以期为临床治疗肾纤维化提供一定的基础与依据。

    2025年06期 v.47 1922-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白癜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逸轩;杜炎远;俞天辰;杨佼;樊竹;崔炳南;

    白癜风是一种影响外观和心理健康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0.5%~2%,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黑色素细胞有关。目前主流治疗方法包括激素和光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重效应,能够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细胞凋亡等,包括三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醇类、黄烷酮类、异黄酮类。因其天然活性成分在白癜风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可通过抗氧化、抗炎、调节细胞凋亡及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对白癜风产生积极干预作用。本文对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白癜风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疗效明确且作用机制更加清楚的中药黄酮类药物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7 1931-1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楂叶总黄酮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海杰;陈振东;张宗博;杨红娟;马吾生;梁建慧;田旭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脂肪在肝脏内过度积累而引起的肝脏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近年研究表明,山楂叶主要活性成分山楂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干预作用。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归纳分析发现,山楂叶总黄酮从5个方面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别为保护胰岛细胞、提高脂联素表达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通路、提高抗氧化物质活性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脂、脂蛋白脂肪酶的分布及法尼醇X受体以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失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及改善肝脏病理损害等。这些途径共同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为山楂叶总黄酮临床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基础研究和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7 1937-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安宸;谢虹亭;龙思丹;黄秦川;薛鹏;朱世杰;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现代应用的典范,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发挥减毒增效、调节免疫的重要作用,目前多种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有效成分的“扶正”抗肿瘤机制缺乏系统总结,研究进展欠缺论述。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中注射用黄芪多糖、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生脉注射液5种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其有效成分、适应症、超适应症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总结不同扶正类抗肿瘤注射剂临床特点,对比不同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为优化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同时也为未来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及规范化应用指明方向。

    2025年06期 v.47 1942-1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次生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陈嘉婧;赵淑娟;

    在自然界中,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极为丰富,涵盖了多种化合物类型,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都是其中的代表,因其蕴含丰富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为人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源。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丹参的次生代谢产物同时也是其活性成分,分为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由于丹参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多种策略如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通路关键酶解析、转录因子家族转录调控研究和激素诱导次生代谢物合成等已被开展,试图提高丹参材料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确保丹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对丹参次生代谢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2025年06期 v.47 1948-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调肝汤关键信息考证

    陈琪;郑晓红;

    调肝汤出自清代《傅青主女科》,被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中,由山药、阿胶、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甘草组成。本文考证了此方的药物组成与剂量、用药部位与基原、炮制方法、现代应用,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原文中提出调肝汤主要用于女子月经行经后少腹疼痛但不局限于此症状,且原方7味药不能删减任何一味,只可根据实际需求增添药物。经过7味药的精妙组合,使整个方剂达到补肾之味以安肝木而除克土之嫌的功效。调肝汤不仅是治疗经后腹痛的良方,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肾水充足与肝气条达的重要性,为整个妇科治疗打开了新思路。此方的现代临床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痛经、月经过少、崩漏、经间期出血、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生殖系统方面。

    2025年06期 v.47 1954-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胶香本草考证

    赵雅琛;王兴伊;

    白胶香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外科要药,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至唐代《新修本草》时归为“枫香胶”的异名,两者同属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树脂。自唐以后,历代本草皆将枫香胶、白胶香列为同种药物,属同药异名。白胶香梵文名为sarjarasa,佛典中将其音译为“萨折罗娑”,印度认为该药来自娑罗树Shorea robusta C. F. Gaertn的树脂,而非枫香树的树脂。白胶香不是仅来自枫香树,而是存在2个植物基原,但未收载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应当增补。早期医籍记载,枫香胶常用于治疗瘾疹、风痒、浮肿和齿痛,在后世运用里枫香胶也多用于治疗皮肤病,外洗居多。自唐宋白胶香进入本草文献后,也出现治疗各类血证的用法,如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白胶香在原产地印度的用法和现代临床研究皆证明其是外科要药,值得临床重视。本文通过对白胶香的名称、基原、产地和功效进行考证,以期为白胶香正本清源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

    2025年06期 v.47 1961-1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研报道

  • 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制备及其体外药效研究

    吴宇婷;田芳;马志国;张英;曹晖;吴孟华;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6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菠萝蛋白酶用量为4%,酶解时间为4 h时,酶解效果最优。多肽分子量分布60%以上小于3 kD。肽段有154条,主要来自原肌球蛋白α-4链样蛋白、骨骼肌、原肌球蛋白β链等,约50%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并可能存在ACE抑制、DPP-IV抑制及抗氧化活性。粗提物在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TNF-α诱导的MH7A细胞活性(P<0.01),0.08、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IL-1β、IL-6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 菠萝蛋白酶制备的蕲蛇抗类风湿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可大幅提高小分子量肽段占比,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促炎因子表达,可为该药材临床给药的“减量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6期 v.47 1966-1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没食子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作用评价

    刘丽鑫;魏玉洁;杨露萍;米尔扎提·麦麦提;李丽花;马璇;

    目的 优化没食子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抑菌作用。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干膏得率及没食子酸、鞣花酸1,2,3,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倍比稀释法考察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2,提取时间45 min,综合评分为95.77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5.625、31.250、125.000、62.500 mg/mL。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没食子。

    2025年06期 v.47 1972-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53/AMPK信号通路探讨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何忆清;王茜;刘泉;张颖;魏逍萱;杨硕;

    目的 探讨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11.97 g/kg)、三子汤组(15.75 g/kg)、补肾调泡周期疗法组、阳性药物组(克罗米芬5.25 g/kg),每组6只。采用来曲唑(1 mg/kg)构建PCOS大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持续12 d。记录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及子宫质量,瑞氏染色法观察大鼠动情周期,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_2)、睾酮(T)、孕酮(P)]及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53、AMPK、mTOR、Beclin 1、LC3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p53、AMPK、mTOR、Beclin 1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升高(P<0.01),子宫质量降低(P<0.05);动情周期紊乱;颗粒细胞减少,囊性卵泡增加;血清LH、LH/FSH、T、AMH水平升高(P<0.05,P<0.01),FSH、E_2、P水平降低(P<0.01);卵巢颗粒细胞p53、mTOR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AMPK、Beclin 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LC3Ⅱ/Ⅰ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调泡周期疗法组大鼠卵巢质量降低(P<0.05),子宫质量升高(P<0.05);各动情阶段规律出现;颗粒细胞层数增加,优势卵泡可见;血清LH、LH/FSH、T、AMH水平降低(P<0.05,P<0.01),FSH、E_2、P水平升高(P<0.05,P<0.01);卵巢颗粒细胞p53、mTOR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P<0.01),AMPK、Beclin 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LC3Ⅱ/Ⅰ表达降低(P<0.05)。结论 补肾调泡周期疗法可通过调控p53/AMPK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因子的表达,调节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平衡,促进卵泡发育。

    2025年06期 v.47 1976-1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苷元通过调控NLRP3/GSDMD信号通路对小鼠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焦亡的影响

    齐璐瑶;马宇慧;孟佳磊;叶慧;雷鸣;

    目的 探讨大豆苷元对小鼠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焦亡模型,设置对照组、LPS+ATP组、地塞米松组(5μmol/L)和大豆苷元10、20、40μmol/L组。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Hochest-PI染色法观察细胞死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 p20、Caspase-1 p45、GSDMD-N、GSDMD-FL)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豆苷元各剂量组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与LPS+ATP组比较,细胞死亡率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5),细胞ROS水平降低,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大豆苷元可抑制由LPS+ATP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缓解巨噬细胞焦亡,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2025年06期 v.47 1982-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柔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铁死亡的影响

    黄华;孙薛亮;季利江;马俊杰;魏巍;郭天威;

    目的 探究柔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形成肝郁脾虚证,再予3%DSS诱导建立UC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柔肝健脾方组(20 g/kg)、美沙拉嗪组(200 mg/kg),每组6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情况、疾病活动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比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结肠组织铁负荷、GSH、MDA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GPX4、FTH1、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TNF-α诱导NCM460结肠细胞炎症,加入柔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和铁死亡诱导剂RSL3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6水平,分析细胞中铁负荷、GSH、MDA水平,以及GPX4、FTH1、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柔肝健脾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结肠长度延长(P<0.01),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肠组织MDA水平、铁水平、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GSH水平、GPX4、FTH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在NCM460细胞中,柔肝健脾方可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上清IL-1β、IL-6水平及铁死亡水平(P<0.01)。结论 柔肝健脾方可有效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炎症以及TNF-α诱导的结肠细胞炎症,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铁死亡有关。

    2025年06期 v.47 1986-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益心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杨燕玲;董莉;郑钰凡;陈曼;戎靖枫;

    目的 探讨益心方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复流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心方低、中、高剂量组(6.84、13.68、27.36 g/kg),药物干预4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心脏质量指数与心胫比,超声检测心功能情况,HE染色法观察心脏病理损伤情况,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ren blot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1),心脏质量指数与心胫比升高(P<0.01),LVEF、FS降低(P<0.01);心肌结构受损严重,细胞肿胀伴有炎性浸润以及纤维化瘢痕形成;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1),心脏质量指数与心胫比降低(P<0.01),LVEF、FS提高(P<0.01);心肌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减轻;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益心方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2025年06期 v.47 1992-1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LncRNA H19/miR-216a/ACTA2分子轴的影响

    王娜梅;李潇;余晓依;李鑫坤;张宇航;

    目的 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miR-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ACTA2)分子轴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经汤组、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每组10只,前3组注射生理盐水,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注射阴性对照病毒,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注射LncRNA H19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9-H19),每天1次,持续2周。空白组进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进行子宫内膜自体移植,建模成功后肌肉注射青霉素5 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给予温经汤(4.7 g/kg),持续4周。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RT-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H19、miR-216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ACTA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组异位子宫内膜萎缩,血管和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结缔组织排列紧密,未见异物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H19 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miR-216a mRNA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比较,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明显,有大量血管和炎症细胞浸润,水肿明显,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可见异物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IL-6水平、LncRNA H19 mRNA及ACTA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iR-216a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温经汤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调控LncRNA H19/miR-216a/ACTA2分子轴有关。

    2025年06期 v.47 1997-2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良姜素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郑为娜;徐振华;庞海英;王珊;张国华;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高良姜素组、模型组、模型+高良姜素组,每组10只。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_(1-42)构建AD大鼠模型,给予高良姜素100 mg/kg干预4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TLR4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形态受损,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加(P<0.01),TLR4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高良姜素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形态改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0.01),TLR4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结论 高良姜素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传导,从而减轻炎症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5年06期 v.47 2003-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探讨没食子酸对肝癌荷瘤小鼠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

    董长虹;张学习;管伟;孙象军;

    目的 探讨没食子酸对肝癌荷瘤小鼠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3.125、6.250、15.500μmol/L)没食子酸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MHCC97H,CCK-8法检测24、48 h肝癌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肝癌细胞凋亡情况。40只小鼠皮下接种HepG2细胞(4×10~5/只)建立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0.5 mL/kg)及没食子酸低、高剂量组(50、20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计算肿瘤体积和肿瘤抑制率,HE染色法观察肝癌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3、Caspase-3、Bcl-2蛋白表达。结果 没食子酸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空白对照组肝癌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增大,病理性核分裂及炎性浸润明显;没食子酸低剂量组出现异型增生及炎性浸润;没食子酸高剂量及阳性对照组细胞异型增生减弱,炎症浸润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减少(P<0.05),血清TNF-α、IL-1β、IL-10、CA125、CEA水平降低(P<0.05),肝癌组织TGF-β1、Smad3、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没食子酸能够降低肝癌荷瘤小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水平,其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进展。

    2025年06期 v.47 2008-2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葛根芩连汤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陶玮迪;朱慧玲;王新宏;梁琨;安叡;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600 mg/kg)、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第3天开始给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持续7 d,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给予普通饮用水,持续1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结肠长度,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素-伊红(HE)、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IL-6)水平;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差异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RT-qPCR法验证差异基因Nlrp3、Casp1、Gsdmd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UC小鼠症状缓解,DAI评分降低(P<0.05,P<0.01),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增加(P<0.05,P<0.01),结肠损伤程度减轻(P<0.05,P<0.01),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P<0.01)。GO功能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焦亡、细胞质、蛋白结合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质DNA感应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Nlrp3、Casp1、Gsdmd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结肠组织Nlrp3、Casp1、Gsdmd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焦亡途径有关。

    2025年06期 v.47 2013-2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益肺活血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彤;胡帅航;王丹丹;王子宸;侯炜;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益肺活血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本草组鉴数据库获取益肺活血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OMIM、GeneCards、PharmGKB、GENE数据库获取放射性肺损伤靶点并绘制交集作用靶点韦恩图,将交集靶点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潜在作用机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和中药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力,预测中药复方对肺癌的作用机制。运用16 Gy放射线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计算肺系数,HE、Masson、Vementin染色、ELISA法及Western blot法验证益肺活血方药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益肺活血方有1 933个潜在药物靶点,放射性肺损伤涉及1 469个疾病作用靶点,共同靶点501个。PPI网络筛选得到包括STAT3、AKT1、MAPK3、EGFR、VEGFA等48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益肺活血方干预放射性肺损伤密切相关的富集通路为JAK-STA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益肺活血方干预后大鼠肺系数降低,炎性病理学改善,胶原蛋白沉积减少,IL-6、TNF-α、TGF-β1水平和STAT3、α-SMA、TGF-β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益肺活血方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病理进程,其机制可能是降低STAT3、TGF-β蛋白表达以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肺泡炎症和纤维化。

    2025年06期 v.47 2019-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大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张禄璐;芦文娟;张李香;梁永林;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大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大补肝汤有效药物成分及靶点;GeneCard、OMIM、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获取疾病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0工具绘制药物-疾病靶点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GO生物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以及PyMol软件对药物核心成分及疾病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补肝汤低、中、高剂量组(0.17、0.34、0.68 g/mL),红景天组(0.09 g/kg),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训练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电镜下观察小鼠肝细胞损伤,生化法检测血清LD、BUN水平,肝组织SOD活性和MDA、肝糖原、肌糖原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p-Akt、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 共筛选得到大补肝汤活性成分70种,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65个,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为主要核心成分,HSP90AA1、TP53、MAPK1、Akt1、RELA等为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出生物过程涉及2 286个条目、细胞组成涉及82个条目、分子功能涉及205个条目,与运动性疲劳较为密切的通路为PI3K-Akt、TNF、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补肝汤核心有效成分与疾病关键靶点基因具有较稳定的结合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延长(P<0.01),血清LD、BUN水平降低(P<0.05,P<0.01),肝糖原、肌糖原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MDA水平降低(P<0.01),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线粒体肿胀减轻,肝组织p-Akt、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大补肝汤可能通过调控Akt/Nrf2信号通路,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促进代谢废物LD、BUN排除,提高机体肝糖原、肌糖原水平,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发挥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2025年06期 v.47 2026-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当归鸡血藤汤不同极性部位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大鼠的影响

    蒋璐瑶;唐志安;房文通;胡志强;郭明鑫;

    目的 研究当归鸡血藤汤不同极性部位对化疗后骨髓抑制(MA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当归鸡血藤汤浸膏,制备其不同极性部位冻干粉。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当归鸡血藤汤组(6.21 g/kg,按生药量计)、石油醚组(0.8 g/kg,按冻干粉计)、乙酸乙酯组(0.8 g/kg,按冻干粉计)和正丁醇组(0.8 g/kg,按冻干粉计)。通过连续5 d腹腔注射50 mg/kg环磷酰胺(CTX)制备MAC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0.9%NaCl溶液,各给药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5 d。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状态,测定血常规及血清中造血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骨髓组织病理学变化。RNA-Seq法检测大鼠骨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当归鸡血藤汤防治MAC可能的信号通路,并对其中的核心富集基因进实验验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石油醚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体质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鸡血藤汤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大鼠精神状态改善,体质量逐渐增加,造血调节因子释放增加,骨髓损伤明显改善;不同极性部位药效排序依次为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RNA-Seq结果显示,模型组相较于对照组上调的基因有3 286个,下调3 470个;当归鸡血藤汤组相较于模型组上调基因有501个,下调1 900个;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727个差异基因经当归鸡血藤汤干预后表达趋势被逆转。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发现,CTX损伤骨髓造血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黏着斑、MAPK信号通路及钙信号通路有关。当归鸡血藤汤防治MAC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FoxO和钙信号通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当归鸡血藤汤防治MAC的重要机制之一,Western blot实验也验证了这点。结论 当归鸡血藤汤中极性较强的成分可能是其治疗MAC的药效物质,当归鸡血藤汤预防和治疗MAC的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6期 v.47 2033-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异槲皮素对关节炎大鼠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影响

    侯豹;次旦南卓;张仕杰;徐安静;蔡维维;朱雪雪;孙海建;米玛;邱丽颖;

    目的 探讨异槲皮素对关节炎大鼠炎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异槲皮素组(50 mg/kg)和地塞米松组(2.5 m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第1、8天于大鼠尾根部、背部和足底区域注射牛Ⅱ型胶原(2 mg/mL)与等体积不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乳液,每次200μL,构建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造模第15天后开始给药,拍摄并记录大鼠的爪和关节状况。使用Micro-CT对大鼠足部进行三维成像,并分析骨体积分数;使用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对大鼠膝关节进行成像,观察积液水平;HE染色法评价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IL-6、TNF-α和IL-10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源巨噬细胞(BMDM)表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滑膜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异槲皮素作用于RA的靶点,使用虚拟分子对接法探究异槲皮素与靶蛋白的结合位点和结合能。通过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探究异槲皮素在细胞水平的抗炎作用,以及对BMDM的极化作用,并验证异槲皮素对RA的作用靶点。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异槲皮素可修复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的骨畸形,改善骨体积分数(P<0.05),降低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P<0.01),改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膝关节炎症微环境。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异槲皮素对RA的作用潜在靶点主要有NF-κB、Akt和TNF-α。在细胞水平,异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NF-κB活化,诱导BMDM向M2型极化,降低促炎因子IL-6、IL-1β表达,促进IL-10和Arg-1表达。结论 异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活化,诱导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改善RA的炎症微环境。

    2025年06期 v.47 2038-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养神定志颗粒抗抑郁的作用

    吕世盟;尚蕊蕊;钟霞;路亦桐;张光恒;高豪男;崔雅茹;张浩;阎兆君;魏盛;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养神定志颗粒抗抑郁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养神定志颗粒潜在活性成分与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收集抑郁症潜在靶点,并与养神定志颗粒潜在靶点取交集作为潜在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潜在活性成分与潜在关键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获得网络图,筛选出养神定志颗粒潜在关键活性成分;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构建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大鼠抑郁症模型,给予养神定志颗粒(2、4、8 g/kg)进行干预,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HE染色和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脑区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和NLRP3荧光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共筛选得到养神定志颗粒560个作用靶点与42种潜在活性成分,抑郁症1 014个非重复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得到163个潜在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涉及NOD样受体(NLR)及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养神定志颗粒中潜在活性成分与部分关键靶点(TLR4、NF-κB、NLRP3)结合良好。行为学结果显示,养神定志颗粒能改善CU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并且缓解大鼠海马病理损伤;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养神定志颗粒能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活性。结论 养神定志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其中可能与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2025年06期 v.47 2045-2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百事乐加味方对卒中后抑郁症大鼠JAK2/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鑫;刘志恒;刘羽;刘瑜;陈雨立;张攀;刘林;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联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脑中动脉阻塞(MCAO)+慢性不可预知温和性应激(CUMS)+孤养法构建P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百事乐加味方组(23.5 g/kg);另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除栓线不插入颈总动脉外,其他操作同造模大鼠,造模的同时给药。给药28 d后进行行为学实验(Morris水迷宫、旷场及强迫游泳实验)。行为学实验后取材,采用蛋白质组学筛选百事乐加味方干预前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中关键蛋白和分子机制。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RL、JAK2、p-JAK2、STAT6、p-STAT6蛋白表达。结果 蛋白质组学筛选得到差异表达蛋白(DEPs)553个;通过GO、KEGG分析得出差异蛋白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等途径;通过PPI分析得到PRL、JAK2、STAT6等关键靶点蛋白位点。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爬格次数、直立次数减少(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0.01);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P<0.01),PRL、JAK2、p-JAK2蛋白表达升高(P<0.01),STAT6、p-STAT6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加味方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爬格次数、直立次数增加(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1);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1),PRL、JAK2、p-JAK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STAT6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百事乐加味方可能通过调控PRL/JAK2/STAT6通路,减轻神经炎症,进而发挥抗PSD的作用。

    2025年06期 v.47 2051-2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李华燕;苏培培;宋哲;刘瑞林;王鑫;杜明瑞;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加味四妙散对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加味四妙散活性成分和靶点,预测加味四妙散治疗GA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通过踝关节注射尿酸盐晶体混悬液建立GA大鼠模型,给予加味四妙散高、中、低剂量(31.75、15.75、7.875 g/kg)进行干预,测量大鼠踝关节肿胀度,观察踝关节滑膜病理学变化,检测关节滑膜组织TLR4、MyD88、TRAF6、NF-κB、p65、p-p65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94个与加味四妙散治疗GA相关的核心靶点基因,包括IL-6、IL-1β、TNF等,预测加味四妙散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oll样受体、NF-κB、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加味四妙散可有效减轻GA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和滑膜组织的炎性病理损伤程度,降低滑膜组织TLR4、MyD88、TRAF6、NF-κB、p-p65表达,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 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通路的特点,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6期 v.47 2058-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野生与栽培艾叶化学成分研究

    张瑞英;马蕊;兰金旭;朱晔;王海波;李海燕;陈随清;

    目的 研究野生与栽培艾叶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集来自南阳和蕲春的野生与栽培艾叶,利用GC-MS法和HPLC法对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野生与栽培艾叶进行辨识研究。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成分,南阳艾叶与蕲春艾叶共有成分有81种,差异成分(P<0.05且VIP>1)有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顺式侧柏酮和龙脑;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标定出13个共有峰,其中9个与对照品有相同的保留时间,筛选出1个差异化合物异泽兰黄素。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野生与栽培艾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有差异,可为艾叶规范化种植、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7 2064-2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纹党不同器官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刘旭霞;刘晓玲;马海棠;王欣;陈正君;罗文蓉;杨扶德;

    目的 考察纹党根、茎、叶、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利用LC-MS/MS法鉴定不同器官中的次级代谢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性化合物,阐明代谢通路。结果 共检测到256种次级代谢物,其中黄酮、生物碱、苯丙素、多酚占比较高,各器官代谢物分布差异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黄酮、生物碱、氨基酸、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结论 本实验结果对纹党药用/食用资源部位的选择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后期该药材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2025年06期 v.47 2072-2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健脾扶正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杨琼梁;孔祥柏;张小娟;张旭;潘娟;聂格;李足意;欧阳文;

    目的 分析健脾扶正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 1.8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6.0μL;加热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合对照品、文献及数据库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164种化学成分,包括35种皂苷类、33种苯丙素类、40种黄酮类、13种萜类、9种有机酸类、4种氨基酸类、4种生物碱类、4种低聚糖、4种核苷类、2种炔苷类、4种环肽类、3种酚类及9种其他类。含药血清中中共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包括5种原型化合物和16种代谢物。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为健脾扶正颗粒后续药效物质基础、质量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6期 v.47 2078-2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学模式识别结合HPLC特征图谱的麦冬地下部位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邓红梅;李红彦;蔡晓洋;李文静;种叶敏;杨转珍;李敏;

    目的 对比研究麦冬地下部位组分。方法 采用Kromasil100-5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气体体积流量3.0 L/min,建立麦冬块根、须根及根茎对照特征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它们的共性和差异。结果 共指认17个共有峰,1、2、4~6、12号峰为根茎特有,7号峰为须根和块根共有,9、15号峰为根茎和须根共有。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将麦冬块根、须根及根茎聚为3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差异标志物色谱峰9、11、13(麦冬皂苷D)、15、16(甲基麦冬黄烷酮A)和17(甲基麦冬黄烷酮B)。结论 建立的特征图谱能表征麦冬须根、根茎和块根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为麦冬的药用及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6期 v.47 2090-2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

    李艳杰;李闪宜;高琪;徐宗瑶;郑玉玲;陈晓琦;

    目的 通过证据图对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了解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临床研究选题与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检索CBM、维普、万方、知网、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纳入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对证据进行分析与展示。结果 共筛选出341篇随机对照实验文献,1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分析发现,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发文呈整体上升趋势,涉及58种中成药,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报告频次最高;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前者大多为单中心、小样本量、周期短的随机对照实验;结局指标方面主要关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标、免疫功能改善等,对于中医特色疗效指标关注较少。结论 中成药治疗食管癌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问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便形成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成药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食管癌临床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好的证据指导。

    2025年06期 v.47 2095-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宋玮;帅垠琦;王楷;卓兴卫;沈涛;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统计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4家医院3 2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227例患者中男性1 953例,平均年龄(58.55±10.31)岁,而女性1 274例,平均年龄(65.42±11.37)岁;合并高脂血症1 270例、糖尿病875例、高血压1 167例、肥胖1 056例;既往有饮酒史1 074例、吸烟史1 634例、家族史690例;临床症状以眩晕、眼花、乏力为主,体征以手掌暗红、口唇紫暗、目眶发暗为主,舌脉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主。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痰热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处方涉及中药529味,累积使用频次20 730次;气滞血瘀证处方涉及中药355味,累积使用频次14 025次;痰热互结证处方涉及中药204味,累积使用频次8 160次;气阴两虚证处方涉及中药167味,累积使用频次5 490次。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发病与生活习惯、家族史密切相关,以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居多,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气养阴为其重要治则。

    2025年06期 v.47 2101-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陷证在古籍和真实世界中的证治规律比较

    张蒙;汤少梁;姜燕华;成彦;

    目的 比较气陷证在古籍和真实世界中的证治规律。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古籍全文数据库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气陷证相关数据,采用R、Concept explorer等软件进行形式概念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共词分析,探讨中药、症状、证型、证素、脉象、舌象等,并比较古今差异。结果 气陷证在古籍中的常用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解表药为主,常见症状有腹痛、纳呆、气短等,常见疾病有痢疾、崩漏、泄泻等,脉象以沉、细、弦为主,舌象以舌淡、苔白为主,与气陷证关联性最强的证素为虚、邪、脾、阳、胃等8个;在真实世界中的常用中药以补虚药、理气活血药为主,常见症状为肛门脱出、纳呆、大便秘结等,常见疾病有脱肛、疝气、阴挺等,脉象以沉、细、弦为主,舌象以舌淡、苔白为主。结论 气陷证古今病性描述一致,但现代证型较古代有所减少;在治疗方法上,古代偏重于补虚解表发散,现代偏重于补虚理气活血。

    2025年06期 v.47 2109-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藏药方剂配伍理论探讨牡斗阿瓦散的临床用药机理及药效

    旦正卓玛;多杰仁青;

    目的 分析牡斗阿瓦散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胃病的组成成分。方法 根据藏药配伍理论、入方量、四元效能顺序频数,效能相同则加、相反则消的计算方式,得出的牡斗阿瓦散的四元、六味、性效与本质性能,分析配伍特点与功能主治。结果 牡斗阿瓦散药味以涩、甘、苦味为主;化味以苦、甘化味为主;药性以凉为主;效能以钝、重、凉、寒为主,具有治“赤巴型”疾病的特点,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中和胃酸、愈合溃疡,临床上主要用于改善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受伤造成的胃酸、胃痛、烧心等症状。结论 牡斗阿瓦散严格按照藏药理论配伍研制而成,本研究可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藏医药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7 2116-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对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韩金花;于盼;朱雪娜;刘洋;郑彩霞;

    目的 探讨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对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龙口服液,连续治疗10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指标(FEV_1、PEF、FVC、FEV_1/FVC)、血清学指标(PCT、hs-CRP、MMP-2)、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MUC5AC、PGE_2、NE)、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可安全有效地缓解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咳、喘、痰等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6期 v.47 2120-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归四逆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哲;靳晓飞;霍晓晓;沈彦如;程丽娜;杨丽静;苏志伟;

    目的 探讨当归四逆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植物神经功能阳性率(竖毛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卧立位试验)、VAS评分、SAS评分、SF-36评分、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阳性率、VAS评分、SAS评分、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除外)降低(P<0.05),SF-36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当归四逆汤联合常规治疗能减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6期 v.47 2124-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痈消结散外敷联合头孢他啶对急性附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蕾;万婷婷;王钰雯;龙宗敏;

    目的 探讨子痈消结散外敷联合头孢他啶对急性附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子痈消结散外敷。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NRS评分、精浆α-葡糖苷酶、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精液质量[精子密度、液化时间、活动率、(a+b)活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N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降低(P<0.05),精浆α-葡糖苷酶水平、精子密度、活动率、(a+b)活力升高(P<0.05),液化时间缩短(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痈消结散外敷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可安全有效地减轻急性附睾炎患者阴囊坠胀、红肿、附睾硬结和牵涉痛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精液质量。

    2025年06期 v.47 2127-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药监管科学

  • 基于FAERS数据库对三氧化二砷安全警戒信号挖掘与分析

    陈抒鹏;高姚;章美玲;罗钧允;刘婕;曾英坚;

    目的 利用FAER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三氧化二砷相关不良事件的分布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4季度至2024年第2季度的三氧化二砷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比例报告比、贝叶斯置信度传播神经网络、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值分析方法,识别与三氧化二砷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进一步对年龄、性别、用药疗程等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识别880份与三氧化二砷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发掘54种说明书未提及的新信号。相关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检查指标异常、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等,尤以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如QT间期延长、心包积液、室性期外收缩和射血分数降低)发生率较高。服用疗程90~179 d是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显著影响因素,年龄≥65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达12.45%,疗程≥90 d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亦增高(14.78%)。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三氧化二砷在多系统中的不良事件特征及其风险因素,长期用药患者面临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建议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更密集的监测和个体化的用药管理,以提高三氧化二砷治疗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7 2131-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